骨間作用力線(2)


戴銘宗物理治療師


 


建築學概念的骨骼系統


以建築學的概念來看人體的骨骼系統,我們可以把骨骼分成幾個部分:


●柱子(pillars):指的是具有垂直支撐功能的架構,例如脛骨、股骨、脊椎、下顎骨的上升段(ascending branch of mandible)及乳狀突(mastoid)。


●橫梁(beams):指的是具有橫向支撐功能的架構,例如跟骨(calcaneous)、脛骨高丘(tibial plateau)、下顎骨的橫向分枝及顳骨的岩部(petrous portion)。


●拱柱(flying buttresses):指的是額外輔助性的架構具有平衡的功能,例如腓骨、鎖骨、肩胛骨及顳骨的觀突(zygomatic arch)。


●拱門(arches):指的是半圓形的架構,例如股骨頭、腸骨脊、肋骨及顳骨的隆起部位。


●拱頂(vaults):足底拱頂(plantar vaults)、頂骨拱頂(parietal vault)、枕骨拱頂(occipital vault)及額骨拱頂(frontal vault)。


●契石(keystones):指的是第二契型骨(cuneform bone)、薦骨的第二脊突及頭顱的前囪門(bregma)。


 




 這些不同的作用力線彼此間不是經由關節,例如肩胛脊與鎖骨、脛骨與腓骨等,就是經由附著其上的肌肉筋膜組織,而有所連結,例如髂腰肌(iliopsoas)連結著股骨內側作用力線到腸骨弓(arch),沿著這些骨間作用力線我們常可以發現到某些部位有鈣化現象(calcification),這些鈣化現象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有過多的外力作用於此區域,而鈣化是為了加強結締組織、韌帶或是肌肉的功能,例如脊上肌(supraspinatus)肌腱鈣化是延長了肱骨的外側骨間作用力線,而肩胛骨的橫韌帶(transverse ligament)鈣化則是延長了喙狀突(coracoid process)的作用力線,那麼什麼情況下是有問題的呢?如果骨間作用力線被鎖住了或不具柔軟度,骨頭就會喪失擴散外力的能力,這會使得兩骨頭間的關節活動無法平順地動作,而是會像是活塞般的撞擊動作,久了關節就會產生疼痛,進而造成關節本身提早退化的現象。


 


圖片來源與參考資料:Mechanical Link: Fundamental Principles, Theory, and Practice Following an Osteopathic Approach by Paul Chauffour, Eric Prat, and Monique Bureau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