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間作用力線(6)


戴銘宗物理治療師


 


 


評估及治療手法


評估:骨間作用力線的評估方法是直接施力於骨頭垂直軸的兩端,感覺骨頭內在的柔軟度,如同結締組織一般,若是感覺緊繃就是有問題,另外像是骨垢(epiphysis)處的評估方法,則是直接於橫向的作用力線兩端施力,也是感覺骨頭內在的柔軟度,若是感覺緊繃就是有問題。


治療手法:所有的問題都只有使用recoil這手法來處理,這裡所提的recoil類似內臟操作療法中的recoil,也是一樣在感覺到組織張力後,快速把手移開,在組織內在產生爆破,直接破壞造成組織阻力的粘黏,另外它也會作用於刺激組織裡的機械性受器(mechanoreceptors),因為這些受器對於姿勢(position)、方向(direction)、速度(speed)及振動(vibration)等的刺激會有所反應,不過唯一不同的地方是,這裡作者所提的recoil都是用大拇指來操作,操作上也分四個不同階段。


第一階段:主要分兩步驟,首先先對組織施一壓力去尋找阻力的地方,例如某一節脊椎伸直(extension)的活動度受限,我們把拇指指腹置於脊突(spinal process)上方,然後慢慢地施力朝向脊椎伸直的方向,直到感覺到組織張力,第二步驟我們必須稍微施力穿過組織屏障(tissular barrier),因此我們必須以一輕微且快速的力去克服阻力,這樣的的recoil衝擊力就像是顯微手術一般,只會使組織阻力的地方受到破壞,而快速移開手的動作則能使所產生的波動傳至遠端,所以有時連次要問題(secondary problem)也能一並解決。


第二階段:主要步驟同上述第一階段,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第二階段加入了三度空間的概念,也就是說針對組織阻力作一更精細的微調動作,同上例子,可以加入橫向(horizontal)及旋轉(rotation)的動作,在感覺到最大組織阻力後,以一輕微且快速的力去克服阻力,然後快速移開手。


第三階段:一般的處理只需用到上述兩個階段即可,但有時遇到上述兩各方法反應都不理想時,我們可以在第二階段中再另外加入一個要素呼吸,不一定吸氣時阻力就會增加,吐氣時阻力就會減少,因為呼吸除了生理作用外,還有其他的涵義,例如吸氣時代表著是一種合成代謝作用(anabolic)包含吸收、同化與合成,而這部分又與副交感神經系統有關,吐氣則是代表著異化作用(catabolic)包含驅散與排除等等,而這部分與交感神經系統有關,另外以心理的角度來看,吸氣與心智情緒的恢復、清新、充電意涵有關,吐氣則是代表著放任、放棄的態度,不管是那一種因素造成呼吸對個案的影響,把握著一個原則,recoil是作用在組織阻力最大時效果最好,因為可以同時一並把其他問題的影響一起解決。


第四階段: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見效時,可以試試第四個要素,同第三個階段找出個案是在吸氣或是吐氣時組織張力最大,例如是在吸氣時,當你感覺到最大阻力時,同時要求個案憋氣或是暫停呼吸,因為突然的暫停呼吸會把所有的組織張力聚集於此,這也正是符合上述原則,recoil是作用在組織張力最大時效果最好。


 



圖片來源與參考資料:Mechanical Link: Fundamental Principles, Theory, and Practice Following an Osteopathic Approach by Paul Chauffour, Eric Prat, and Monique Bureau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