枕骨、高頸椎及顳頜關節矯正術(轉貼)

 



 



本文必须先假设您已经有AMCT的基础,否则您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。本文必須先假設您已經有AMCT的基礎,否則您可能無法完全了解其中的意義。 虽然如此,先了解一下别人是观点,也是一件好事。雖然如此,先了解一下別人是觀點,也是一件好事。 或许聪明的您,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。或許聰明的您,還是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。


根据我的临床经验,当骨盆矫正结果,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,应先矫正枕骨及高颈椎,或者一并矫正其他颈椎错位。根據我的臨床經驗,當骨盆矯正結果,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,應先矯正枕骨及高頸椎,或者一併矯正其他頸椎錯位。 难怪乎,Thompson Technique以先矫正颈椎症候群为第一步骤(但正规的矫正计划并不包括高颈椎),不像AMCT以先矫正下肢及骨盆为第一步骤(状况二除外)。難怪乎,Thompson Technique以先矯正頸椎症候群為第一步驟(但正規的矯正計劃並不包括高頸椎),不像AMCT以先矯正下肢及骨盆為第一步驟(狀況二除外)。 所以后来我于脊椎矫正时,皆以矫正枕骨及高颈椎为第一步骤。所以後來我於脊椎矯正時,皆以矯正枕骨及高頸椎為第一步驟。


有的患者,于做脚长分析时,医者即可感觉到其下肢很紧,一旦矫正枕骨及高颈椎后,可以立即看到明显的改善。有的患者,於做腳長分析時,醫者即可感覺到其下肢很緊,一旦矯正枕骨及高頸椎後,可以立即看到明顯的改善。 Thompson的「假-D」,也可以经由如此的矫正手法,而见到症状消失。 Thompson的「假-D」,也可以經由如此的矯正手法,而見到症狀消失。 AMCT的「状况二」(Possibility Two),认为是L4半脱位,但我于临床时,发现问题不一定只是L4半脱位而已,甚至与L4无关。 AMCT的「狀況二」(Possibility Two),認為是L4半脫位,但我於臨床時,發現問題不一定只是L4半脫位而已,甚至與L4無關。 但同样地,先与矫正枕骨和高颈椎,大多可以看到症状消失,而且骨盆的矫正会变得比较容易。但同樣地,先與矯正枕骨和高頸椎,大多可以看到症狀消失,而且骨盆的矯正會變得比較容易。 (此处所谓的「症状」消失,指的是「假-D」或「状况二」) (此處所謂的「症狀」消失,指的是「假-D」或「狀況二」)


Thompson的「双颈椎症候群」指的即是双侧枕骨同时半脱位,其诊断方法为,头向右转时,右脚变短,头再向左转时,左脚变短,则半脱位成立。 Thompson的「雙頸椎症候群」指的即是雙側枕骨同時半脫位,其診斷方法為,頭向右轉時,右腳變短,頭再向左轉時,左腳變短,則半脫位成立。


AMCT的枕骨半脱位,则是一侧一侧检查,一侧矫正完后,仍须再检查一次,看看是否另一侧也有半脱位。 AMCT的枕骨半脫位,則是一側一側檢查,一側矯正完後,仍須再檢查一次,看看是否另一側也有半脫位。 经我的临床发现,Thompson的「双颈椎症候群」比较少见,AMCT的枕骨半脱位却很多见。經我的臨床發現,Thompson的「雙頸椎症候群」比較少見,AMCT的枕骨半脫位卻很多見。 所以关于枕骨半脱位及C1-C2半脱位的检查方法,我皆以AMCT为主,而矫正手法则以顿压床和Thompson手法为主。所以關於枕骨半脫位及C1-C2半脫位的檢查方法,我皆以AMCT為主,而矯正手法則以頓壓床和Thompson手法為主。


AMCT测试枕骨的方法为:指示患者用自己的力量,将脸压向床面,再放松,若有短脚出现,则半脱位成立。 AMCT測試枕骨的方法為:指示患者用自己的力量,將臉壓向床面,再放鬆,若有短腳出現,則半脫位成立。 再升高双脚检查,若短脚变长,则矫正PD侧;若短脚变短,则矫正对侧。再升高雙腳檢查,若短腳變長,則矯正PD側;若短腳變短,則矯正對側。 但临床经验告诉我,患者自行将脸压向床面的时间,要稍微拉长一点,我会慢数五秒再请患者放松,这样比较能够看出是否有半脱位,否则可能错过了矫正的机会。但臨床經驗告訴我,患者自行將臉壓向床面的時間,要稍微拉長一點,我會慢數五秒再請患者放鬆,這樣比較能夠看出是否有半脫位,否則可能錯過了矯正的機會。


同理应用于C1-C2的测试,患者自行收下巴的时间,也要稍微延长一些为是。同理應用於C1-C2的測試,患者自行收下巴的時間,也要稍微延長一些為是。 患者放松后,若有短脚出现,则半脱位成立。患者放鬆後,若有短腳出現,則半脫位成立。 升高双脚,若短脚变长,则矫正PD侧C1横突;若短脚变短,则矫正PD对侧C2关节突。升高雙腳,若短腳變長,則矯正PD側C1橫突;若短腳變短,則矯正PD對側C2關節突。


有枕骨半脱位的患者,应再检查颞颌关节(TMJ)是否半脱位;有颞颌关节半脱位的患者,也应一并检查枕骨是否半脱位。有枕骨半脫位的患者,應再檢查顳頜關節(TMJ)是否半脫位;有顳頜關節半脫位的患者,也應一併檢查枕骨是否半脫位。 但两种半脱位不一定同时存在。但兩種半脫位不一定同時存在。


AMCT没有提到TMJ的检查及矫正方法,Thompson则有。 AMCT沒有提到TMJ的檢查及矯正方法,Thompson則有。 Dr.Zemelka的检查方法是,医者面对患者正面,观察患者张口时轨迹的偏移,来决定那一侧半脱位,有时两侧皆有半脱位,但治疗顺序有先后之别。 Dr.Zemelka的檢查方法是,醫者面對患者正面,觀察患者張口時軌蹟的偏移,來決定那一側半脫位,有時兩側皆有半脫位,但治療順序有先後之別。 单侧TMJ半脱位时,张口轨迹呈C型;双侧TMJ半脱位时,其轨迹呈S型。單側TMJ半脫位時,張口軌跡呈C型;雙側TMJ半脫位時,其軌跡呈S型。 简单介绍至此。簡單介紹至此。


我的方法则比较简单,是我发明的(至少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文献),原理来自AMCT,此法是不是经得起考验,有待大家实验及评断。我的方法則比較簡單,是我發明的(至少我沒有看到這方面的文獻),原理來自AMCT,此法是不是經得起考驗,有待大家實驗及評斷。 其方法如下:此时患者仍维持趴在治疗床的姿势,要求患者用力张口,然后嘴巴合起来,放松,若有短脚出现,表示半脱位存在。其方法如下:此時患者仍維持趴在治療床的姿勢,要求患者用力張口,然後嘴巴合起來,放鬆,若有短腳出現,表示半脫位存在。 升高双足,若短脚变长,则矫正PD侧;若短脚脚短,则矫正对侧。升高雙足,若短腳變長,則矯正PD側;若短腳腳短,則矯正對側。 检查及矫正一侧TMJ后,应再做一次检查,因为另一侧TMJ也可能半脱位。檢查及矯正一側TMJ後,應再做一次檢查,因為另一側TMJ也可能半脫位。 矫正的方向为向上。矯正的方向為向上。 您若没有顿压床,用Activator也可以,但会比较痛。您若沒有頓壓床,用Activator也可以,但會比較痛。 临床经验告诉我,利用顿压床疗效比较好。臨床經驗告訴我,利用頓壓床療效比較好。


我以顿压床治疗数例颞颌关节痛或牙痛,皆得到很好的疗效,读者或可一试。我以頓壓床治療數例顳頜關節痛或牙痛,皆得到很好的療效,讀者或可一試。 值得一提的是,这类可经由矫正TMJ而解决问题的牙痛,问题不在牙齿,而是出在肌筋膜发炎,或是颞颌关节半脱位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類可經由矯正TMJ而解決問題的牙痛,問題不在牙齒,而是出在肌筋膜發炎,或是顳頜關節半脫位。


有关肌筋膜炎引起的TMJ功能失调和牙痛等等,Dr. Travell的《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,The Trigger Point Manual》(合记书局已有中译本)曾提到,咀嚼肌的referred pain有:上颚、下颚、臼齿和相关的牙龈痛、上颚疼痛常被患者描述为「鼻窦炎」、可能有眉棱骨痛、臼齿痛(对压力及温度敏感,包括牙龈)、TMJ疼痛,耳内深处痛等。有關肌筋膜炎引起的TMJ功能失調和牙痛等等,Dr. Travell的《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,The Trigger Point Manual》(合記書局已有中譯本)曾提到,咀嚼肌的referred pain有:上顎、下顎、臼齒和相關的牙齦痛、上顎疼痛常被患者描述為「鼻竇炎」、可能有眉棱骨痛、臼齒痛(對壓力及溫度敏感,包括牙齦)、TMJ疼痛,耳內深處痛等。 并有耳鸣及张口受限之症状。並有耳鳴及張口受限之症狀。


研究关节矫正术者,则认为TMJ和枕骨半脱位,会造成咬合不正、咬合疼痛、张口疼痛而受限、后头痛、干眼症、眼睛疲劳、眼睛对焦困难、耳痛或耳痒、牙痛,及鼻疾等问题。研究關節矯正術者,則認為TMJ和枕骨半脫位,會造成咬合不正、咬合疼痛、張口疼痛而受限、後頭痛、乾眼症、眼睛疲勞、眼睛對焦困難、耳痛或耳癢、牙痛,及鼻疾等問題。


诸位看到这里,是不是也发现,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。諸位看到這裡,是不是也發現,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。


研究肌筋膜炎或经络者,会以处理肌肉或经络为主;习于关节矫正术者,会以处理半脱位为主。研究肌筋膜炎或經絡者,會以處理肌肉或經絡為主;習於關節矯正術者,會以處理半脫位為主。 我的临床经验是,TMJ的问题,以关节矫正术比较好用。我的臨床經驗是,TMJ的問題,以關節矯正術比較好用。


话说回来,在此我无意把脊椎矫正视为最好的技术。話說回來,在此我無意把脊椎矯正視為最好的技術。 任何一门学问,发挥到极致,都能轻易地解决很多疑难杂症,但也有它的盲点。任何一門學問,發揮到極致,都能輕易地解決很多疑難雜症,但也有它的盲點。 比如说,您不可能用内科方法治疗肩关节脱臼,因为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关节复位术。比如說,您不可能用內科方法治療肩關節脫臼,因為此時最好的方法是關節復位術。 以处理肌肉为主的医者,不应批评关节矫正术;同样地,关节矫正的医者,也不应批评理筋的方法以處理肌肉為主的醫者,不應批評關節矯正術;同樣地,關節矯正的醫者,也不應批評理筋的方法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