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來源:大眾醫藥網
跖跗關節由第Ⅰ、Ⅱ、Ⅲ楔骨、骰子骨及第Ⅰ~Ⅴ跖骨組成,附近有縱橫交錯的眾多的小韌帶連接。跖跗關節為平面關節,可作輕微的滑動和屈伸運動,內外側之跖跗關節還有輕微的內收外展運動。
當有扭傷、墜傷、跑跳行走時,踝部及跖跗關節內、外翻造成韌帶水腫、撕裂、血腫或部分小關節出現半脫位。跖跗關節扭傷也可與踝關節扭傷同時發生,以外側骰子骨及第Ⅳ、Ⅴ跖跗關節損傷發生機會為多。傷後局部腫脹,有壓痛,局部有小範圍皮下淤血,跖部或前足著地時用力困難,以足跟走路,伴有跛行。足內翻位扭傷時,骰子骨及第Ⅳ、Ⅴ跖骨間壓痛明顯;足外翻位扭傷時,第Ⅰ楔骨與第Ⅰ跖骨間壓痛明顯。可以拍X光片以確定有無骨折。
跖跗關節扭傷後的治療與踝關節扭傷治療大致相同,局部封閉以止痛消腫,固定方法和踝關節扭傷固定相同。急性期過後可以熱敷,理療。手法按摩也可以使用,按摩時固定外側骰子骨部,握住第Ⅳ、Ⅴ跖骨搖轉拔伸、跖屈,再使病足背伸,按壓傷部,再拔伸揉按,以消散殘余之瘀血、水腫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