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宗金鑑正骨心法曰:   骨離縫,筋出槽之辨正論治


第一靠以手法


第二貼以藥布


第三配以水藥


進步神速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篇名:手法釋義


出典:正骨心法/外治法


內文:


摸法:摸者,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,或骨斷、骨碎、骨歪、骨整、骨軟、骨硬,筋強、筋柔、筋歪、筋正、筋斷、筋走、筋粗、筋翻、筋寒、筋熱。以及表裏虛實,並所患之新舊也。先摸其或為跌撲,或為錯閃,或為打撞,然後依法治之。


接法:接者,謂使已斷之骨,合攏一處,復歸於舊也。凡骨之跌傷錯落,或斷而兩分,或折而陷下,或碎而散亂,或岐而傍突,相其形勢,徐徐接之。使斷者復續,陷者復起,碎者復完,突者復平。或用手法,或用器具,或手法器具,分先後而兼用之。是在醫者之通達也。


端法:端者,或兩手一手,擒定應端之處,酌其重輕,或從下往上端,或從外向內託,或直端斜端也。蓋骨離其位,必以手法端之,當不待曠日遲久,而骨縫即合。仍須不偏不倚,庶愈後無長短不齊之患。


提法:提者,謂陷下之骨,提出如舊也。其法非一。有用兩手提者,有用繩帛繫高處提者,有提後用器具輔之,不致仍陷者。必量所傷之輕重淺深,然後施治。


倘重者輕提,則病莫能愈。輕者重提,則舊患雖去,而又增新患矣!


按摩法按者,謂以手往下仰之也。摩者,謂徐徐揉摩之也。此法蓋為皮膚筋肉受傷,但腫硬麻木,而骨未斷折者設也。或因跌撲閃失,以致骨縫開錯,氣血鬱滯,為腫為痛。宜用按摩法,按其經絡,以通鬱閉之氣,摩其壅聚,以散瘀結之腫,其患可愈。


推拏法推者,謂以手推之,使還舊處也。


拏者ㄋ ㄚ ˊ


1.同“ ”。

2. 牽引。



,或兩一手,捏定患處,酌其宜輕宜重,緩緩焉以復其位也。若腫痛已除,傷痕已愈,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,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,又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。是傷雖平,而氣血之流行未暢,不宜接、整、端、提等法,惟宜推拏,以通經絡氣血也。蓋人身之經穴,有大經細絡之分。一推一拏,視者虛實,酌而用之,則有宣通補瀉之法,所以患者無不愈也。

以上諸條,乃八法之大略。如此至於臨證之權衡,一時之巧妙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矣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篇名:端法
出典:06傷科大成\外治手法
內容:


一、用兩手或用一手,擒住應端之骨,或從下往上端,或從外向內端,或
  直端,或斜端。
二、骨離位者以手端之,送入其臼,不使斜,而骨縫方合,庶愈後無長短
  之患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運動傷害的處理 中國醫藥學院 林醫師


現代人注重休閒生活,而運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。運動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是為大家所公認的;但在特殊情況下,運動也會對人體產生傷害。這些傷害如果在早期能給予適當且正確的處理,將使傷害能早期痊癒,並且快速恢復運動機能。 運動傷害在現代生活中愈來愈常見,主要原因有二:


一、缺乏規律的運動,若遇偶而打球、爬山較久走路較遠,甚至長期坐臥的不良姿勢,都會使原本<鬆弛軟弱>的肌腱,無法承受疲勞及壓力而導致發炎痠痛的現象。 二、肌腱強度雖然正常,但因運動前<熱身不足>,<肌肉協調失序>,或因<肌腱彈性不足>關節強力扭挫,均可造成肌腱與韌帶之傷害。 拉傷及扭傷是運動傷害中最常見的,拉傷是因為肌肉受到過度伸展,或突然扭曲而造成。而扭傷則是關節附近的韌帶及組織,突然受到扭曲或拉扯所造成。常見的是踝、膝、腕、手肘及肩關節。通常拉傷後受傷處會感覺刺痛、疼痛會向外延伸,肌肉可能會僵硬或痙攣,最明顯的狀況是受傷處會腫脹。而扭傷的症狀是關節附近疼痛、移動時疼痛加劇,關節附近有瘀血且腫脹。所以拉傷與扭傷症狀大同小異,只是前者與肌肉有關,而後者與關節有關。如果仍搞不清楚拉傷與扭傷也無妨。因為處理方式是一樣的。 以下介紹常見的的拉傷及扭傷處理方法:


1.休息就是最好的治療。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,避免再度刺激傷害。 2.切勿推拿,尤其在受傷關節或軟組織處,因為已受傷發炎腫脹。可能加重組織損傷之程度,造成所謂的「二度傷害」。 3.受傷的前三至四天採用<冰敷>或<冷敷>。盡量使用冰袋或濕冷毛巾冷敷,以減輕瘀血腫脹程度,也可減輕疼痛,方法為冰敷二十分鐘休息十分鐘。切勿以冰塊直接冰敷,造成凍傷。輕度扭傷後第三至四天採用熱敷法,熱敷可以改善循環、促進新陳代謝,把損壞的組織更新。若能持續3-10天,效果更好。每次熱敷時間約三十分鐘,一日數次皆可。 4.固定並支持受傷部位可用護具或紙板協助,並抬高患肢幫助血液回流。 5.可用彈性繃帶包紮。但需注意勿太緊,若肢體末端出現紫色或麻木感,表示包紮太緊須放鬆些。 6.一般說來,扭傷若超過兩個星期仍未好轉,應特別注意,因為韌帶重度傷害會造成斷裂,是需要開刀加以縫合的。 7.若有傷口應注意細菌感染,應先找乾淨的水如開水或消毒藥水清(噴)洗傷口,並加以抗生素藥膏敷傷口,用清潔無菌的紗布覆蓋其上,以利揉入傷口的髒東西順利排出體外。 8.受傷部位若有快速腫脹現象,或肢體明顯變形,可能就有骨折發生,因骨折會併發大量內出血、韌帶肌腱之移位。先簡易固定後到醫院診所做進一步處置。 中醫治療運動傷害,也是稟持著『急性冰敷、慢性熱敷』的治療原則,配合針灸、推拿等各種手法,不論新舊、輕重之運動傷害,均可達到痊癒的效果。徹底的治療,更可以預防演變成為慢性久傷病灶,演變成「退化性關節炎」或所謂的「氣象台」,天氣變化就會引起疼痛。 依傷害發生時間的久暫,可以將運動傷害區分為三期,治療方式並不相同,但原則上是「有熱痛時用冰敷,會痠痛時用熱敷。」 一、急性期(0~3天以內):症狀:局部紅腫熱痛,瘀血腫脹。


處置:冰敷20~40分鐘,外敷青草藥膏後,以彈性繃帶固定之,每日冰敷換藥各2~3次;若有傷口處不可用青草膏,應徹底清洗(噴洗)傷口,敷上抗菌之藥膏並蓋上紗布,每日換一次。


禁忌:任意推拿、按揉患部,往往導致症狀加重,並不可喝酒。 二、亞急性期(3~6天之間):症狀:內出血已停止,局部腫脹疼痛。


處置:依狀況可能以冰敷、熱敷或先冰後熱處置,可施以針灸或推拿手法,但手法要輕柔,不可過度推拿,因仍有發炎腫脹未盡消。外敷青草膏後予以以彈性繃帶固定之。在此前兩時期之間尚不宜作拔罐治療。


禁忌:禁服冰品、酒類。 三、慢性期(第5~7日以後):症狀:局部腫脹漸漸消退,疼痛漸減但仍然有痠痛,尤其直接受傷部位更為明顯,遷延不癒。


處置:每日二次,以中藥藥洗熱敷20~30分鐘,並可施以針灸或推拿理筋手法,若久不癒可配合拔火罐治療。加速局部血液循環,促進新陳代謝。外敷青草膏後予以以彈性繃帶固定之。


禁忌:禁服冰品、冷飲。 急性期與慢性期之分野,可能依受傷程度的不同、與受傷後護理照顧的好壞有所影響,以致每一病例在急性、亞急性、慢性期轉變時程不同,但可依照實際受傷部位有無發熱與腫脹來判斷。至於極嚴重的扭、挫傷,尚可能傷及骨頭,必要時得以借助X光幫忙臨床鑒別診斷,以確保診斷無誤。為了避免運動傷害,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的頻率外(每週至少三次,每次二十分鐘以上),尚須了解所要從事運動的特性,並事先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。在每次運動前均須充分地熱身,才能防患事先於未然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


附註


藥洗處方:艾葉5錢、紅花1錢、當歸尾2錢、川芎2錢、海桐皮2錢一同放入水中熬煮,水量不拘,趁熱時用毛巾或取蒸氣薰蒸患部。 青草膏處方:如意金黃散(天南星2錢半、甘草2錢半、陳皮2半錢、厚朴2錢半、蒼朮5錢、大黃1兩5錢、白芷1兩5錢、黃柏1兩5錢、薑黃1兩5錢、天花2兩1錢)共研成粉末備用,使用前加酒、蜂蜜調成黏稠軟膏狀,用薄棉布或厚紙塗抹藥膏厚度約0.3公分左右貼於患部,每隔6─10小時換一次,消腫、消炎效果良好。


在此感謝此文為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陳潮宗醫師提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