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(川)七(一名山漆,瀉、散瘀定痛)


三七


出典:增補本草備要\卷二\草部
內文:
甘苦微溫,散血定痛。治吐血衄血,血痢血崩,目赤癰腫「醋磨塗即散,已破者,為末摻之。」,為金瘡杖瘡要藥。「杖時,先服一二錢,則血不衝心。杖後傅之,去瘀消腫易愈。大抵陽明、厥陰血分之藥,故治血病。」
此藥近時始出,軍中恃之。從廣西山洞來者,略似白芨、地黃,有節。「近出一種,葉似菊艾,而勁厚有岐尖,莖有赤稜,夏秋開黃花,蕊如金絲,盤紐可愛,而氣不香,根大如牛蒡,味甘,極易繁衍,云是三七,治金瘡、折傷、血病甚效,與南中來者不同。」
味微甘,頗似人參,以末摻豬血中,血化為水者真。
 



    

功能
  三七主要的功效在化瘀止血,活血定痛,用於出血、跌打損傷、瘀滯腫痛等。中國民間稱為「止血金不換」,外用於傷口流血不止,清代藥學著作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記載,「人參補氣第一,三七補血第一,味同而功亦等,故人稱人參三七,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。」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說,「三七主治止血、散血、定痛、金刃箭傷、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,嚼料爛塗,或為末摻之,其血即止」,又說「亦主吐血、衄血、下血、血咬蟲傷」,「大腸下血、婦女血崩、產後出血、產後血多、男婦赤眼、無名癰腫、虎咬蟲傷」等。
  《本草從新》說:「三七甘苦微溫,散血定痛,治血衄血,血痢血崩,目赤癰腫。為金瘡杖瘡要藥。能損新,血無瘀者勿用……味微甘頗似人參,以末摻豬血中,血化為水者真。」這種說法是因為傳說有一個屠豬工人因為不慎割傷手,立即取三七粉敷傷口,匆忙中把三七粉撒落於正在凝結的豬血裡,不久,豬血化為水。所以民間鑑別三七真假的方法,都是以三七粉灑在凝固的豬血裡,以辨別真偽。不過,這是民間傳說,未必可以當真


藥理
  據現代藥理分析,三七主要含六種皂和谷甾醇、胡蘿蔔、黃酮類化合物等,皂是人參的主要成分,對增強體力,提高動物缺氧的耐受力很有作用。谷甾醇和胡蘿蔔能降血脂,而黃酮類化合物是擴張冠狀動脈、改善心肌供血,增加血管彈性的有效成分。
  使用三七要小心,因為不同服法,功效也有不同。一般來說,生三七能使血管收縮,是治跌打刀傷的特效藥,確有藥到血止的功效;而內服三七要根據病情,散血、止血、止痛應服生三七;補血、補身則應用熟三七


臨床使用
  自明代以來,臨床醫療皆視三七為化瘀止血、消腫止痛的良藥,然混稱三七者,品種頗多,有多種不同科醫的植物,用時應予以鑑別。其中以五加科三七為藥材中正品,療效最佳,另有菊科植物菊葉三七、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,皆屬止血散瘀之品,與本品功能相似,但同中有異。菊葉三七兼能解毒,常用於手瘡痛腫毒及乳痛等;而景天三七則能養血安神,可治心悸、失眠、煩躁、精神不安等證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k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